蓮成生命
一貫道
一喪事須知:
(
一)『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1.父母在世時,應當依禮來奉養。「謂」:父母在世的時候,事親應該恭敬以禮,仰體親心,以承歡得盡天倫之樂。
2.父母逝世後,應當以禮來安葬。「謂」:親喪之時子欲養而親不在,痛斷肝腸,悲感在所難免,安葬之禮要盡哀盡禮,以盡子女之孝道。
3.祭祀要盡禮,「謂」:依禮來祭祀,因為親恩昊天罔極,為人子女者,為追思親恩,音容宛在,刻苦銘心,無以報於萬一,於是對尊親祭點要誠敬追思,依禮誠祭,以安在天之靈,以盡子女之孝心。所以喪葬祭禮,喪則致其哀,祭者致其嚴,一切均合禮而中道。
(二)『慎終追遠』:
父母臨終之時,子女慎誠待側,躬自護理,追求遠源之道,使其能心安意靜,無牽無掛,萬慮皆消,則一道靈光善歸於天,得於永享天樂,此乃為人子女之大孝。
(三)『歸空』(逝世):
即是靈魂脫離軀殼。當人呼吸欲斷,將臨終時,為人子女止於孝,要使靈魂清淨光明,必須在移廳置床之時,先焚蓮花香(108枝一束),然後再備淨爐,以 檀香末供焚不絕,這樣能使脫離軀殼之靈魂,安然行返鄉路,又能淨歸魂之心,而脫離凡俗之污穢,此比超渡之功德,更加微妙。
   有修道者要歸空時,供焚檀香,進而恭迎仙佛接迎。
(四)停止呼吸時,屍體於半小時至一小時之內,最好不可移動,使歸靈能夠清淨自然歸返離去。
   勸化世人,深望世人,諸位道親,請僅記在心,亦是人生送別之情,如遇尊親歸空時,守靈服喪期間,應該全家老幼,虔誠持齋,一切祭品宜素菜、水果,切勿動刀殺生,其功德遠勝誦經超渡。顯盡孝道之子孫,虔誠齋戒守靈,慎終追遠、以報親恩,切記施行。
項目  喪禮儀式內容  做法及意義
1  臨終階段
  1. 配合道場社服人員與近親家屬詳談,告知沾天恩師德殊勝因緣,道場將予以協助與關懷,並處理後事事宜。
  2. 以聊天方式,告知家屬和病患,天恩師德,道之殊勝,龍天表天榜掛號,地府抽丁,明師一指之珍貴。無極理天和彌勒淨土之莊嚴殊勝。讓病患能夠堅定信仰,時常抱持三寶,和觀想仙佛聖容。
  3. 請家屬多多行功迴向病患。
  4. 適當敘訴其因緣殊勝,子女賢孝,請安心養病,如若因緣成熟,要萬緣放下。身體病苦折磨,心中自然有所怨言,或睡不著,請時時觀想仙佛聖容,恭誦仙佛聖號,並交代好未了心願,專心持三寶心法。
  5. 若已知無法恢復健康出院,請建議家屬簽立「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放棄電療和氣切。以免對病患造成更大傷害,形成家屬心中不可抹滅之陰影。
  6. 了解道場慎終禮儀處理方法,如果醫院通知病危,當不管任何時間,定要通知前賢,社服單位,道場專屬禮儀公司,協助助念,遺體安置等等相關事宜。
  7. 空暇時間,將其相片,衣物整理,隨時準備出院換穿。
  8. 如預計在家中治喪,有空暇時家中大廳稍做整理規劃,也可請禮儀師先到家中了解,並可解答家屬之疑問。
一般世俗在人死之時,因各地習俗有所不同,所以喪禮的辦理也就不盡相同。僅以常用習俗為據
今人於遺體安置後,俟子女家屬瞻仰後移入冰
櫃冰存,或即「打桶」入殮。貼上
2 歸空禮儀
  1. 家中大廳清出空間,準備水鋪讓大體躺下,頭部朝內,腳朝外。(一般習俗: 斷氣前穿好壽衣、拜腳尾飯、燒腳尾紙、念腳尾經。)
  2. 家中神明,祖先牌位(公媽)。如在一樓,須先遮神示吉。如有開設先天佛堂,則可不用紅布遮住。
  3. 建議先助念恭誦真經佛號,勿再搬動遺體或急著擦拭更衣。
  4. 如果是意外死亡,或需要法醫相驗,須等待警察法醫相驗完,始可穿上衣物。所以在相驗前,不可擦拭更衣。先用蓮花被,彌勒真經被,蓋在大體身上。
  5. 助念前,先向往生者開示勸告抱持三寶,觀想祖師師尊師母聖容。並告知世間一切,皆是因緣和合。皆是假景幻化,肉身已壞,現在感覺是佛性,是靈魂。應該萬緣放下,跟隨祖師師尊師母,回天修行,搭幫助道。現在唯有跟隨道親,家屬念佛。靜待仙佛降臨接引回天。
  6. 家屬代表,準備五盤供果和大把香(108柱)到佛堂稟報仙佛,祈願慈悲接引亡者順利回天。重發心愿,迴向功德給亡者。
  7. 道場前賢應盡速與家屬說明治喪事宜,如助念,訃聞印製,作七、追思會、家奠、道場追思禮及公奠等等。道場能夠幫忙的部分向家屬說明,並與禮儀公司配合協商,使整場禮儀進行順暢。
  8. 車禍意外需驗屍或傳染病或因住院過久,點滴打過量,遺體腫脹。應視情況提早入冰櫃冷藏處理。
  9. 大道明燈(仙佛鸞訓)云:玄關乃是正門,所以得道之士歸空之時,猶如睡眠之中,無半點痛苦。跟一般未得道之人不同。佛教說法:一般人往生之時,靈魂與肉體分離,如生龜脫殼,非常痛苦。
  10. 奠禮堂佈置,以莊嚴肅穆為主,勿過於華麗鋪張浪費,奠禮堂不是展現財力與交際能力之場所,是讓家眷盡情致哀與親友做最後告別致奠之處,切莫以比較心態做佈置。

「豎靈」即為死者設立靈位。人死後三魂七魄散去,須以「招魂幡」招其亡魂,並立一「魂帛」給亡魂依附(牌位)。
2 焚香 家屬代表,準備五盤供果和大把香(108柱)到佛堂稟報仙佛,祈願慈悲接引亡者順利回天。重發心愿,迴向功德給亡者。
4  誦經/助念
  1. 各道場助念如已具一定之規模,可以在喪家安排之作七時間,前往助念,已表關懷之心意。
  2. 如尚未有一定之規模,或是亡者與家屬天職,未符合規定,可以在6天內或與家屬約定之時間,前來助念經典,已表關懷慰問之意。
  3. 追思會之作法,必先開會研討,並徵得家屬同意,在告別式前一晚或適當時間來舉行。
  4. 助念準備物品:(1).彌勒真經經本。(2).彌勒真經念佛機(彌勒真經或其他適合佛號CD和放音機)。(3).彌勒真經被,蓋於病者身上,助其病患心神安定,免於外靈干擾。
5  擇日 擇地 重視陰陽五行及沖剋,因此喪事各種重要
儀節,如入殮、移柩、發引等均需選擇吉日良
辰,書於「日課表」,載明各儀節時辰及沖剋生
肖,張貼於靈堂壁上。
擇地是選擇埋葬吉地,今人多行火化,火化後
骨灰一般安置在靈骨塔,並依亡者生肖坐向選
擇吉位。
6  做七(做旬) 其儀式與做法與臺灣傳統
喪禮之「做七」同。
7  法事 功德 功德法事是恭請三清(上清、太清、玉清)祖
師做主,喚請亡魂至壇前,為他課誦「冥王經」
、「慈悲滅罪水懺」等經懺,並透過「走赦」儀
節,再以「給牒」、「過橋」方式,以示亡魂已
被超拔度化,不會沈淪地獄之中。
法事功德的目的是超渡亡魂,同時也普渡孤魂
野鬼,一般於出殯前一天延請道士設壇舉辦。
道教相當注重功德法會,認為唯有透過誦經禮
懺,才能拔渡亡魂升天。
8  入殮 遺體沐浴、更衣、化妝後移置棺木內稱為「入
殮」,或稱「入木」。
  1. 奉安官與禮儀公司人員協商進行時間
  2. 一般習俗有接棺、乞水、沐浴、放手尾錢、辭生。禮儀公司完成儀式後,請他交給道場,作入殮禮儀式,請奉安官恭讀入殮祝文。禮畢後交給禮儀公司在吉時進行入棺之大體入殮固定。固定遺體後,再交給道場進行封棺儀式,請奉安官恭讀封棺文。
  3. 在入殮之空檔,可以帶動家屬恭誦彌勒真經與心經等。
  4. 按照吉時或是家奠禮前30分至1小時,請奉安官和扶柩人員,進行移柩儀式。
  5. 現在奠禮多因場地關係,遺柩無法在式場後方。所以移柩儀式變成形式上動一下,沒有再請奉安官進行移柩儀式。
9 一貫道追思禮暨公奠禮 (家奠禮依國民禮儀或當地習俗進行)
一貫道追思禮暨公奠禮之程序:
 出殯前舉行的奠祭儀式,先由子孫,後按與死
者親疏關係之宗親、姻親先後奠祭,是為家祭
(奠)。家祭(奠)後由死者朋友拈香奠祭,
今人交遊廣闊,大都於家祭(奠)後行公祭(奠)
儀式,由外賓弔唁致祭。
  1. 獻供禮(三獻禮)
  2. 請靈儀式(召請讚語)
  3. 恭誦彌勒救苦真經(心經)
  4. 唱輓歌(思親感恩偈、前賢頌、離情、思親人等等)
  5. 生平介紹(播放追思影片)
  6. 證道儀式(讀證道詞)
  7. 讀哀章行報恩禮(唱思親人等孝歌)(國民禮儀建議在家奠儀式進行)
  8. 致謝詞
  9. 治喪委員會公奠
  10. 各機關、團體、道場公奠
  11. 唱送別歌
  12. 自由捻香
  13. 封釘、起柩儀式
  14. 發引時各位道親兩邊豎立(或捧花)默誦佛號、恭送靈柩發引
  15. 坤道捧花隊伍約10-12人(或20人)在靈柩前方引導
  16. 護靈執拂人員,在遺柩旁護靈上車或走在靈車兩旁,直到定點全部人員上車出發。
10  火化 安葬 晉塔 火葬則是在火化場火化;土葬則在墓地掩埋。
今人大都行火葬。遺體火化後骨灰以罈貯存,
陳放於靈骨塔。
  1. 扶棺人員將棺木送到定點,奉安官配合相關人員,(部分家屬有聘請誦經師)在遺柩前進行火化荼毘儀式,恭讀荼毘祝文。
  2. 在適當地點恭誦彌勒真經、心經等迴向亡者。
  3. 一般之送葬隊伍均急忙火化,甚至無有章法,火化場如同菜市場,讓人覺得雜亂無章。所以相關人員應先研究走位和動線。使得火化荼毘禮儀莊嚴隆重。
  4. 部分地區有清淨靈之儀式,奉安官需了解其作法。
  5. 配合火化等待時間,可先迎靈回家安奉。
11  返主 安靈 葬畢奉神主(魂帛)以歸,稱為「反主」。而
為神主(魂帛)安位祭祀,稱為「安靈」。
  1. 家屬應在廳堂之側面擺上供桌,(或是適當的地方)。供桌一般應設於右側(虎邊)安奉。
  2. 準備好祭祀用品,水果等。請奉安官主持安靈儀式。
  3. 時間許可,恭誦彌勒真經、心經等迴向亡者。
  4. 安靈圓滿後,奉安官或其前賢,可向遺族開示天道寶貴,前賢慈悲等。使其家屬發心研究幫辦,助其亡者果位高升。
12 百日  對年  三年 
除靈  合爐
親人亡故後第100天、周年都須祭祀,周年後
再擇一吉日舉行三年祭祀和合爐儀式。
13  慎終追遠 每年清明節、忌日掃墓祭拜、追悼。
 
一貫道道親歸空暨謝恩禮節
一○八炷香、獻供五或十盤
  1. 早晚獻香禮節後呈報再加叩歸空(謝恩)禮節。
  2. 呈報亡者姓名地址求道日期佛堂引保師點傳師姓名及所屬壇名
  3. 若資料無法查詢,就已知的部分稟告即可。  
  歸空禮節 謝恩禮節
明明上帝 一千叩首 十叩首
諸天神聖 一百叩首 五叩首
彌勒祖師 一百叩首 五叩首
南海古佛 一百叩首 五叩首
活佛師尊 一百叩首 五叩首
月慧菩薩 一百叩首 五叩首
各位法律主 一百叩首 五叩首
三官大帝 一百叩首 五叩首
地藏古佛 一百叩首 五叩首
東獄大帝 一百叩首 五叩首
灶        君 一百叩首 五叩首
接引仙童 一百叩首 五叩首
  起  作揖        叩求(謝恩)禮畢 鞠躬退
 
 
 
訪客人數: 129,536 人次